新闻动态
鸟巢拍马术,第八届风尚摄影大赛启动报名

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将于10月12日至14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上演,并于今年荣升为首个在中国举办的国际马联四星级赛事(CSI4*),是由多美马术携手“德国马术之父”鲁德格·比尔鲍姆先生及全球久负盛名的“亚琛世界马术大会 CHIO-AACHEN”的运营团队A.R.T.公司共同打造的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马术盛事之一。自2011年首次于“鸟巢”开赛伊始,便得到中国马术协会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鼎力支持,此赛事将在该奥运地标至少举办至2020年,亦标志其成为首个在“鸟巢”连续举办十年的国际赛事IP。
这样一场马术盛宴自然需要优秀的摄影师来定格每一幅精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画面, 多美马术与摄影之友合作,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风尚摄影大赛,以“点燃你的热爱 与马术大师同场竞技”为主题的第八届风尚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期待您的作品!
赛事流程1.即日起至8月31日,通过摄影之友网站、微博公开征集50名热爱体育竞技的摄影师,进行线上资格赛。提交作品到指定邮箱,经组委会评选通过后公布晋级名额。
2.比赛前期马术竞技体育拍摄线上分享会:运动摄影师分享马术摄影拍摄技巧。
3.预选赛:9月1-2日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多美马术俱乐部现场拍摄,参赛摄影师按照要求提交2幅摄影作品,通过筛选,决出15名摄影师进入决赛(鸟巢拍摄)。
4.决赛:10月12日-10月14日,大赛组委会从参赛作品中选出5幅获奖作品,分别评出三类奖项。入围及获奖作品即时在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官网发布。
5.评委:评委团由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组委会、《摄影之友》杂志社、骑手代表和众多热爱马术、热爱摄影的网友组成。
备注:
1.获奖照片将在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官方网站、《摄影之友》官方网站展出。
2.部分优秀照片将推荐给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事媒体合作伙伴进行刊登。
3.比赛不接受多次曝光照片和用电脑技术人工合成、修改制作的照片。
4.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组织机构享有永久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权利,可以重复使用所有参作品进行出版和展览,参赛作者享有永久署名权。
5.摄影师必须保证参赛作品原创性。主办方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投稿链接:http://www.travelphotoclub.net/activity/2018ms.html#1
或下载旅行拍拍App
资格赛
1.主题要求(需包含以下之一):热爱动物;观众们乐享参与;捕捉一瞬间骑手与马的无间默契;中国马术或马文化;北京依旧精彩无限(须附带体育元素)。
2.作品规格:黑白、彩色照片不限,长边不小于3000像素的JPG文件。
3.提交方式:注册成为《摄影之友》网站会员,点击比赛专题页面,上传参赛作品。
正赛
1.主题要求(需包含以下之一):优雅马术;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辛劳、敬业的工作人员;赛事官员、裁判员、警察、记者以及志愿者等人员的工作场景;国家体育场内观众加油助威、国际马术节趣味活动的场景。
2.作品规格:黑白、彩色照片不限,长边不小于3000像素的JPG文件。参赛人员需提供参赛题目与简要文字说明(相机品牌及型号、光圈、曝光度,拍摄日期、拍摄地点),以不超过100字为宜;
3.提交[旅行拍拍App或PC端]方式:发送至邮箱41533488@qq.com,主题为:摄影大赛+日期+姓名(其他主题一概视为无效邮件),由工作人员给出回复邮件视为投稿成功。
最优风尚奖1名:浪琴手表1枚
最佳瞬间奖2名(两名):影像器材
最佳创意奖2名(两名):影像器材
单人奖:郝笑天
点评:马术运动是人和马两方面的运动,因此在画面中人物和马匹的状态抓拍最能体现其运动的特点,作者用特写画面聚焦了腾空瞬间的人物的聚焦状态,同时马鬃的姿态又交代了其高速运动的环境,画面看似简单但却十分抓人。
最佳默契奖:庞彦卓
点评:作者抓拍到跨越栏杆之前的最佳姿态,画面中人物与马匹的状态非常向上,体现出骑手的淡定感觉。
最佳默契奖:黄悦
点评:作者抓拍到比赛中马匹跨越栏杆的侧面瞬间,这类作品通常都是很多人喜欢拍摄的题材,评判这一题材的作品我们会更关注人物的表情,马匹在空中的姿态,这张作品中人物与马匹处于空中姿态的最高位置线上,是很好的抓拍作品。
最佳创意奖:李志璋
点评:作者运用了超广角镜头配合多帧曝光的方式,将跳跃前后的画面凝固在一张作品中,同时画面中空中的泥土也制造出了比赛激烈的感觉。
最佳创意奖:李彦昭
点评:马眼部特写的照片,利用黑白效果过滤掉无用的画面信息,让人们可以更专注到马的眼部。而马本身视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在马术比赛中,骑手与马两者能够很好的协作才能保证跳跃的成功。

摄影师:毕超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am